各二级学院团总支: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引领广大青年学生认真领会和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成长成才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提高我校实践团队效率,落实“知中国,服务中国”的实践传统,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了解国情、接受锻炼的过程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校团委特组织开展2017年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一、总体思路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引领青年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投身“十三五”建设为重点,坚持“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宗旨,坚持社会实践与社会观察、志愿服务、专业学习、就业创业的有机结合,按照“目标精准化、工作系统化、实施项目化、传播立体化”和“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原则,通过组建校级、院级团队,组织学生广泛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努力扩大活动覆盖面、提升活动实效性,探索总结实践育人新机制。
二、团队组建
1.校级团队
在广泛动员的基础上,组建校级重点团队,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校级重点团队数量原则上不超过3支(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遴选的国家级、省级团队计入团队总数),校级重点团队可选择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地震灾区等,开展红色教育、走访调研、宣讲报告、扶贫济困等活动。
“井冈情·中国梦”社会实践类。依托井冈山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主要招募对象为我校“青马工程”学员、学生党员、优秀学生干部,人员由组织部、团委、二级学院共同推荐,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总人数不超过15人,在基地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社会实践观察、历史文化寻访和课题研究等活动,促使由理论走向实践、由校内走向校外,增强其认知感、使命感与责任感。
精准扶贫,助力脱贫攻坚帮扶类。重点面向全校招募组建1支由专业教师、本科生组成的实践团队,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总人数不超过15人,赴国家级贫困县开展实地调研、实际帮扶等助力精准扶贫工作。活动方式可为义务维修、科普知识讲座、先进农技推广等服务活动。
“彩虹人生”实践服务类。重点面向全校各二级学院招募组建1支重点团队,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组织学生开展敬老助残、关爱留守儿童、社区服务、公益宣传等各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光盘行动”、废品回收利用、节能减排、工艺创新等力所能及的节俭节约宣传和环保活动。注:没有通过校级申请的志愿服务团队,做为院级团队优先选择。
2.院级团队
除校级重点团队外,鼓励各二级学院根据学院学科专业特色、结合以往实践经验成果,组织院级团队实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二级学院组织院级实践团队的,作为二级学院团委年终考核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五四”表彰的重要依据。
教育关爱服务类。重点在师范类学科院系或专业中招募组建1支实践团队,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总人数不超过15人,到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薄弱、教育资源匮乏的贫困县(乡),协助当地教育部门开展教师培训,帮助当地优化教育资源、提升教学质量。同时,以关爱留守儿童为重点,组织大学生团队开展课业辅导、素质拓展、亲情陪伴等活动。
理论普及宣讲类。重点在全校大学生骨干和学生理论学习社团中招募组建实践团队,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结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深入农村乡镇、城市社区、厂矿企业等,主要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形式多样的普及宣讲活动。
美丽中国实践类。重点依托设有相关学科专业的二级学院及学生环保类社团,招募组建1支重点团队,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到农村基层、县域城镇和城市社区,围绕环境污染、水资源保护、垃圾处理、气候异常、资源开发、自然灾害预防等,开展科普知识宣讲、社会调查研究、发展建言献策等活动。
文化艺术服务类。重点依托我校学生艺术团(队)和文艺类学生社团招募组建实践团队,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以弘扬时代精神、倡导文明新风为目标,以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精心编排基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贴近基层生活实际的文艺节目,到乡镇农村开展巡回演出。
“圆梦中国—文理青年在行动”公益服务类。依托学校已有的优秀公益项目,并给于重点资源支持,带队教师原则上为1人,超出人数需报校团委审核同意,团队人数不超过15人,团队依照项目方案开展相应的公益类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并积极进行活动宣传,向全社会倡导热心公益、共圆梦想的理念,展现大学生良好的精神追求和风貌。
注:各职能部门根据工作安排和实际情况,可组织学生团队参加暑期社会实践,其团队纳入院级团队总数,经费由部门自筹。特殊团队的组建和经费由校团委与申报单位商议决定。
三、进度安排
1.第一阶段:项目申报阶段(5月—6月)
为推动“三下乡”活动提升组织动员效率、完善项目评价机制,学校将推动建立重点团队申报制度。各二级学院按照时间节点做好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策划案,其中必须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人员安排、时间安排、经费预算等。请各单位在6月5日前将申报团队项目内容交至校团委1003办公室,电子文档发送至83602086@qq.com。为提高实践团队质量,校团委将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根据各个实践队提供的申请材料以及现场答辩情况遴选出优秀实践团队,具体答辩时间以校团委通知为准。
2.第二阶段:实践开展阶段(7月-8月)
组织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在活动实施阶段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团组织微博体系、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和大众传媒、校园媒体等,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加强工作品牌推广和媒体综合传播。注重做好配套服务工作,及时处理活动开展中出现的特殊情况。
3.第三阶段:资料收集阶段(9月-10月)
收集各团队活动开展资料,制作工作画册、专题视频,对实践工作进行总结,通报表扬优秀团队。
4.第四阶段:实践活动评定
学生完成社会实践后,通过校团委的“第二课堂成绩单”系统提交相关资料,各二级学院、校团委和教务处共同协调认定学分。
学生社会实践合格的基本要求是:每名同学参加社会实践的时间不少于5天;完成一篇字数不少于3000字的调查报告或实践心得;实践材料要有实践单位的鉴定意见和签章。
四、经费管理
为合理解决学生社会实践的经费开支问题,结合我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具体情况,贯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文理精神,经费管理办法如下:
1.校级团队,经费主要来源于学校补助和学生个人出资。交通费用全额报销。住宿标准学生每人每天不超过60元,带队老师每人每天不得超过150元。餐饮费学生按每人每天40元补贴发放,不足部分由本人解决;带队老师伙食补贴按出差标准补贴,凡给予伙食费补贴的,报销时不得报销餐费发票。根据上级文件要求遴选的国家级、省级团队,文件中明确提出由主办方提供住宿和饮食的,不得再次报销。通讯补贴应主要发放于主要学生骨干,原则上每个实践团队不超过2人,每天补助金额不得超过10元;带队老师通讯补贴市外每天15元、市内每天10元。杂项费用所需办公费、复印费等杂项费用凭据报销,办公用品需附详细清单。
2.院级团队,经费主要来源于院系补助、学生个人出资。学校给予每支团队3000元补助。
3.学校承担经费可由校团委提前支付各团队预算费用的百分之五十,也可在活动结束后统一报账。
4. 对于在实践过程中表现优异、社会反响好的团队,可以在资助限额之外给予相应奖励。
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奖励标准按《学生奖励实施办法》执行;
暑期社会实践新闻在官方媒体上宣传报道奖励标准:国家级,1000元 ;省部级500元,地市级200元。
五、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是发挥我校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服务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全校各二级学院要充分认识这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领导,抓好工作落实。
2.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认真落实“按需设项、据项组团、双向受益”的工作要求,加强调研,掌握基层需求,根据需求进行活动立项,选拔相关专业的学生组建团队。工作重点突出抓好志愿服务重点团队,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群众带去实惠。
3.扩大覆盖,注重建设。要把“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素质教育的整体格局中,并作为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重要内容,引导学生广泛参与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4.加强工作品牌推广和媒体综合传播。为进一步提升“三下乡”活动的品牌形象和社会影响力,要注重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分享传播,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和大众传媒、校园媒体等多种形式,加强对活动中优秀个人和事迹的宣传报道。
5.确保活动实效性和安全性。全校要在活动组织实施中完善制度规范、突出过程管理,开展必要的思想作风和服务技能培训,选派相关专业教师带队指导。突出社会实践的基地化、项目化管理,做到“按需设项、据项组团”,服务内容和形式切合基层实际和需要,切忌走马观花、变相旅游等。加强安全教育和保障,做好前期调研和出发准备,保障学生人身和财产安全,特别是要高度关注极端气候变化和服务地区的自然条件,做好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附件:
2、2017年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服务团队(校级)申报表
3、2017年四川文理学院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重点服务团队(院级)申报表
共青团四川文理学院委员会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