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吴付来)
《中学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下发以来,各级、各地团组织积极组织研讨,聚焦改革专项措施,形成了良好的改革氛围。为帮助团组织、团干部深入学习贯彻改革方案,团中央学校部组织了部分大中学校党政领导撰写了有关评论,评论将陆续分期编发,今天带给大家的是由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付来的评论,接下来就让团团带领大家一起来认真学习吧!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高等教育领域,落实好上述要求,必须旗帜鲜明地把人才培养作为学校中心工作,用立德树人统率改革发展、凝聚师生共识。
对共青团而言,“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是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的工作主线。高校共青团工作围绕的中心就是人才培养,努力服务的大局就是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此次由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印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把“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作为指导思想,充分展示了高校共青团组织正本清源、回归本色的使命担当,深刻阐释了“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的教育理念。
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首先要找准定位。在高校,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是主角、主力和主导;共青团组织扮演的是战略协作者角色,发挥的是战略协同作用。这意味着共青团组织既不能袖手旁观、无所作为,也不能喧宾夺主、另搞一套;要站在学校党委的立场上想问题干事业,自觉为党分忧、为党担责;要围绕人才培养的切实需要来谋划工作,主动与组织、宣传、学生、教务、科研等部门加强联系、紧密配合;要处理好“公转”与“自转”的关系,避免“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家的田”,尤其要防止出现“活动一个接一个,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同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沾边、不搭界的现象”。说到底,就是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不能满足于“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要主动思考“学校党委希望团组织干什么”,“人才培养中心工作需要团组织干什么”。
围绕人才培养中心工作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发挥共青团组织的独特 优势。战略协作者角色、战略协同作用并不意味工作阵地上的边缘化。恰恰相反,高校共青团组织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拥有先进的育人理念、强大的动员能力、清新的话语体系和广泛的情感认同,这些特质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心工作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作出新的部署,集中反映了以改革推动发展、提高质量、促进公平、增强活力的总体思路,在思想引领、志愿服务、社会实践、创新创业等方面极大拓宽了高校共青团工作的内涵与外延。因此,共青团组织要紧抓改革窗口期和发展机遇期,在事业所急、学生所需、自己所能的领域找准着力点,扬长避短、形成特色、发挥优势,在新的历史时期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重要组成部分“千人百村”社会调研活动就是由学校团委牵头组织实施的。学校每年组织1600名师生赴全国300多个行政村开展“三农”问题调研,引导师生系统观察农村实践、全面体悟乡村文化、深刻理解农村治理、用心服务“三农”发展。此外,还通过成果分享会、主题工作坊、学术社区、实践创新论坛、数据共享平台等方式,逐步形成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位一体的创新平台。在这个同步锻炼“脑瓜子”、“嘴皮子”、“笔杆子”、“手膀子”、“脚丫子”的过程中,高校共青团组织既是工作力量的“延伸臂”,又是一二课堂的“粘合剂”,既是创新思维的“孵化器”,更是价值信仰的“大熔炉”。把这些作用发挥好,高校共青团组织通过“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美动人、以思聚人”来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才能实现。
当然,高校共青团组织能否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服务好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不仅取决于团组织是否给力,更在于学校党委的领导是否有力。《方案》从多个方面对高校党委领导推进共青团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只有逐项研究落实,才能避免这项重要政治责任流于形式变成空谈。要真正纳入党建视野,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团学骨干履职尽责的工作格局,引导团组织不做“花瓶”,当好“尖兵”;要深刻把握工作规律,既“立规矩”,也“留空间”,从立德树人的需要出发,从懂得学生语言习惯、熟悉学生愿望心声的要求出发,为共青团组织提供创造性开展工作的条件和底气;要真心关切团干部成长,既“压担子”,也“搭梯子”,着力解决脱离青年学生的突出问题,培养“学生友”,淘汰“学生官”,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教育引导团学骨干筑牢理想根基、强化宗旨意识、践行群众路线、勇于开拓创新。
立德树人,既是高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共青团推进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将自身价值注入人才培养中心工作全过程,才能确保在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过程中让广大青年学生有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