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3日晚,四川师范大学唐代兴教授应邀在四川文理学院莲湖校区学术报告厅B厅作《传统的误读与再造》的专题讲座。文新学院党总支书记兼院长杜松柏教授出席并主持了本场讲座,文新学院十多名教师及两百余名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唐教授就谈到国学热的实质是在历史的断裂带上重新眷顾传统,而重新眷顾传统的目的是重新续接传统,为社会转型中的发展提供原动力,通过恢复古代智慧的光荣来开启心智,解放思想。
接下来,唐教授深入讲解了传统与生存的内涵。他谈到传统意味着穿越时空而传承下来的对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变迁发挥或制约作用的思想、精神、道德、艺术、制度、生活方式、行为方式等等整合性生成的文化态势。具体来讲,传统的形态通过文化形式表现为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传统的内涵包括制度、认知模式和秩序土壤,传统的基石包括政治精神、人本精神、艺术精神、哲学精神和宗教精神。而传统也正是通过这些内涵对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造成深刻影响。当今社会人们在反传统,究其原因是传统本身的惰性造就了人们对传统的反叛取向。人的本性冲动形成对传统的偏见必然激发人们热衷对传统的反叛。人们反传统的人性动力是基于生存安全而趋利避害和基于生存自由而放弃已有而喜爱新奇。
唐教授还谈到了“误读”传统有三种动机。第一,从现实中挖掘否定的依据,以寻求重建,从历史中挖掘否定现实的理由,以实现破坏的激进主义冲动。例如孔子认为有德性的生活才是君子的生活,要成为君子要讲究生活伦理规范。第二,利己主义偏见。例如班固在《汉书》和孔子在《论语•宪问》中对法家的仇视。第三,无知的狂妄。这个动机有两种方式:以自以为知的方式遮掩“不愿知”,例如秦统一天下。国家的德治应与法治结合,法治伴随着国家的存在而存在。儒家提倡以德治国,但以法治国是必不可少的,秦要使国家统一必须要以强硬手段,秦要保卫国家的统一和万事太平不得不走极端手段—焚书坑儒。汉代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也要构建三纲五常等符合统治需求的思想建设。汉代以来的儒家将荀子视为叛徒,原因是荀子的弟子李斯建议焚书坑儒,并要在天下推行法家思想,所以荀子成为了儒家不可饶恕的叛徒,而近代儒生忽略了这一点。第二种方式是以不学为知。例如人民对于孔孟荀的认识从来都停留在表面或者是分散的了解。现代人应对孔孟荀学派思想进行系统的梳理和比较,深刻地认识孔孟荀思想的内涵与区别。
然后,唐教授讲解了传统在误读中被重构。例如孔子的人性思想,三纲五常以及孔子之“攻乎异端,斯害也矣”正面讲就是慎取,反面讲就是广纳。
最后,唐教授为我们剖析了超越误读传统的再造。传统产生于民族国家的生存奋进和精神苦斗,是其生存奋进和精神苦斗的原发成果。传统的民族国家性决定了传统的整体性。能够从整体上显现和表彰民族国家生存奋进方向和精神苦斗风貌的原初形态,才是传统。例如韩非在《五蠹》中提到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此书不仅讲了社会发展论,更讲了民族国家的历史文化启发,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历史方法不能照搬,要结合时代特点,从传统中吸收优点加以改进来解决问题。传统必须贯通和整合文化、思想、精神、伦理、道德、艺术、制度等各个方面而彰显公式和认同。超越误读传统的再建要以此为尺度,包括学术思想派别、学术思潮、思想运动等等。在其后都是对传统的传承,不是传统本身。超越传统误读的再造中对传统的考证可以通过史料考证和史事考证。唐教授从论语、诗、中对为政方法,做人方式的启发讲解主题。并带领我们深入了解了孔子的君子学说的基本概念包括的性、欲、学而、中庸、仁、礼、乐、为政、孝悌、忠恕的内涵对于超越误读传统的再造的方法启发。要超越误读传统的重建需要将孔孟荀结合起来放到先秦风云变幻的背景下进行考量才有可能真正做到。
整场讲座,唐教授文学功底深厚让同学们深感钦佩,他讲座中旁征博引,擅长使用文学典型范例来讲解话题,让同学们深受启发。
讲座结束,杜松柏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高度评价了唐代兴教授的讲座,认为唐教授关于传统的误读与再造的理论使大家受益匪浅,并感谢唐教授为我们带来本场精彩的讲座。
撰稿:吕阑
审稿:彭金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