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塑造当代青年的精神品质
■中国社科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 辛向阳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五四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向全国广大青年学生提出殷切希望: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谱写出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
笔者认为,当代青年要想肩负起历史重任,谱写振兴中华更加辉煌的青春乐章,必须具备总书记提出的这四个方面的精神品质。
爱国主义的精神支柱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几千年,靠的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怎样看待爱国主义?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时代讲爱国主义会走向狭隘的民族主义。这其实是一种片面的看法。
经济全球化时代是全方位的竞争,它体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以及每一个领域的各个环节,但归根到底,起决定作用的还是人的竞争,即人的素质的竞争。一个民族是否具有奋发进取、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是其在全球化激烈竞争中能否取胜的关键因素之一。丧失国家意识、丢失民族精神的民族一定会在全球竞争中处于下风。经济全球化虽然是当前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但这丝毫没有改变以民族国家利益为主体的世界格局,也没有改变德国经济学家李斯特在一个半世纪前说的只有靠国家的力量和资源才能保持生存与独立的断言的真理性。
我们要想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更加突出我们民族的特性。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有着鲜明的主题: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改革开放中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要富强,中国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要对世界有较大的贡献”,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我们民族发出的最强音,坚持爱国主义就是献身于这一伟大的事业。
勤奋学习的态度
进入21世纪,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日新月异,知识更新的步伐大大加快。据专家统计,知识更新在20世纪80年代的速度是20年,90年代是10年,而到了21世纪90年代便缩短为5年。也就是说你大学刚刚毕业,你所学的一些专业知识已经需要系统更新了。
对于当代青年而言,我们如何适应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应对新挑战?解放思想是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开拓新局面的重要前提,如何掌握解放思想这一法宝?这更需要勤奋学习。要刻苦钻研专业知识,扎实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尽可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要努力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掌握这一体系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要注重学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从祖国博大精深的优秀文化中获得更多的营养;要培养自己的世界眼光,广泛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
深入实践的学风
古人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这里的“习”实际上也有实践的意思。深入实践就是深入到人民群众之中去。
深入实践就是科学把握国情,不断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是一个永不停息的过程,规律性的东西往往要通过现象的不断往复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才能更明确地被人们认知。青年人要善于成为认识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先行者。
深入实践更要求具备创新精神。青年人最少保守的思想,最少框框的约束,最具有创新的潜能。科学发展的希望在创新,创新的希望在青年。千千万万青年的创新实践,必将汇聚成推动科学发展的奔涌洪流。
奉献社会的品德
在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在生死考验面前威武不屈、英勇无畏,就是因为他们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在和平建设时期,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激励着共产党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广大共产党员和许许多多的干部群众在大灾面前不低头、大难面前不弯腰,以大爱化解苦难,以大义鼓舞斗志,充分显示了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
这种强大的力量源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所内含的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理想是美好的,但实现理想的过程并不总是凯歌行进的,会有无数的艰难险阻。当代青年应该树立起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的精神,把这种精神牢牢地内化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之中。马克思曾经在1852年讲过:“不管资产阶级社会怎样缺少英雄气概,它的诞生却是需要英雄行为、自我牺牲、恐怖、内战和民族斗争的”。资产阶级在其革命的初期尚且需要自我牺牲精神,更何况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一个崭新的伟大事业,需要青年有奉献精神和自我牺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