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精神永续——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方式

时间:2008-12-23 作者: 来源: 阅览次数:3374次 【打印】

志愿精神永续——志愿服务成为生活方式

中国文明网 www.wenming.cn   2008-09-02    来源: 北京日报

    824845分,当12位奥运志愿者代表登上北京奥运会闭幕式舞台,接受国际奥委会新当选运动员委员献花的时候,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这个可爱的群体身上。

    历届奥运会闭幕式上,首次安排由运动员代表向志愿者代表献花,充分体现了国际奥委会和全体运动员对服务北京奥运会的近170万志愿者的敬意。

    7.4万赛会志愿者

    奉献奥运会

    从奥运开幕前的715起,赛会志愿者、北京小伙子汤同,每周都要有两天,从西南四环的家坐公交车到首都机场,穿起厚厚的充气福娃套装,在T3航站楼抵达口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的奥运宾客。

    “大家能看到可爱的福娃,我的任务就完成了。一个多月来,在北京最炎热的季节里,为了让大家感受到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可爱,汤同要钻在密不透风的塑胶模型里,一待就是3个小时。从微小的观察孔里,汤同记不清看到过多少奥运明星从面前走过,也数不清有多少热情的游客曾和自己扮演的福娃合影。

    在电视上,我们或许经常能看到独具东方风韵的颁奖礼仪志愿者陪伴在奥运冠军身边,能看到身手敏捷的赛场服务志愿者迅速擦去地板上篮球巨星的汗水;而更多的赛会志愿者,是像汤同一样,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默默为奥运奉献。

    年龄最大的赛会志愿者、87岁的著名建筑师孙芳垂,每天步行穿梭于国家体育场和奥运村之间,利用娴熟的英语为来宾提供接待、指路等服务;中国林业大学的学生志愿者、场馆设备助理巨婷婷,每天的工作是在摔跤馆地下的设备层里,一刻不停地关注着水电气热讯各类管道的安全……

    赛会志愿者,作为近170万奥运志愿者中的核心部分,是从来自全球98个国家和地区的112万报名者中,经过严格选拔确认的。他们分布在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独立训练场馆和服务场所的61个业务口、2940余个工作岗位,主要从事观众服务、交通服务、安全检查、竞赛组织支持、医疗服务、语言服务、场馆管理支持、媒体运行支持、体育展示、颁奖礼仪等服务。

  550蓝立方闪亮北京城

    奥运期间,北京街头最独特、最新鲜的风景是什么?很多北京人会说,是一夜之间在北京街头冒出来的550蓝立方。那一个个以蓝色为主搭建起的志愿者站点被人这样亲切地形容。鸟巢门前,王府井街头,什刹海湖畔,红螺寺山边……哪里需要帮助的人多,哪里就能见到蓝立方里志愿者微笑的脸。

    40万奥运城市志愿者,在北京重点区域和场馆周边设立的550个城市志愿服务站点的3000多个岗位,以接力服务的形式,为奥林匹克大家庭成员、观众游客和广大市民提供信息咨询、应急服务、语言翻译以及具有区域特色的服务。

    550蓝立方550台无线联网的笔记本电脑,40万颗热诚的心,让赛场之外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志愿服务的温暖和贴心。初到北京的旅客,刚出北京西站就能问到通往北京任意地点的交通方式;走过王府井街头,也能通过城市志愿者制作的金牌榜,随时了解奥运赛事的最新进展;途经红桥市场站点的外国游客,不仅能听到十几种不同语言的热情问候,还能欣赏到精美的布贴福娃作品展示;每一个站点都是一个窗口,用志愿者的微笑和特色服务,展示着北京人、中国人的热情好客。

  志愿服务

    成为北京人生活方式

    据团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部长刘剑介绍,北京的志愿服务工作,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宣武区大栅栏街道率先开展了以综合包户为主要形式的学雷锋活动,由街道、单位的团员青年定期为孤寡残疾等困难群体提供定向、固定、长期的志愿帮扶。1990年,以服务第11届亚运会为标志,开辟了为大型活动提供志愿服务的新天地。1993年,北京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志愿者协会。

    举办奥运会,为促进北京志愿服务事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为北京留下了丰富的奥运志愿精神和物质遗产。志愿者的微笑是北京最好的名片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奥运理念之一。15个不同版本的五色微笑圈,作为北京奥运会志愿者的标志,已成为京城市民争相佩戴的热门饰品。

    刘剑表示,在筹办奥运、服务奥运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全体志愿者对志愿服务的共同认识——“愿动力,即为他人、为社会服务的愿望和动力,志愿服务成为促进青少年一代成长成才的一个有效途径。

    志愿服务将成为北京人的一种生活方式。人人都是志愿者,志愿服务人人可为、时时可为、处处可为。

    百万社会志愿者

    服务城市各方面

    北京最大的志愿者群体是什么?是拥有100万人的奥运社会志愿者队伍。约占北京市户籍人口1/10的群体,通过参加交通秩序维护、城市交通运行、公共场所秩序维护、治安巡逻、医疗卫生、扶残助困、生态环保、邮政、加油站、出租车等10多个领域的30000多个岗位,加入到奥运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103岁的付漪泉老人,在崇文区西草市街上巡逻了30年,已经荣获北京十大志愿者称号的他,在奥运期间不仅坚持每天担负治安巡逻、邻里守望的任务,还动员退休在家的儿子儿媳,也加入到奥运社会治安志愿者的行列中来。

    在公交站台、在邮局、在加油站、在出租车上,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都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为顾客提供具有奥运标准的志愿服务。在东四邮局,邮政志愿者为顾客提供与北京国际新闻中心奥运邮局一样的热情服务;在北京站中石化加油站,志愿者为奥运车队中的外籍司机,介绍中国的用油标准;在承诺为奥运服务的出租车驾驶员志愿者的车上,双语服务、热情服务、满意服务都成为必备的服务准则……

    20万拉拉队

    赛场竞风流

    “奥运加油!中国加油!

    在奥林匹克赛场上,身着黄衫,手持彩色助威棒,整齐划一声音响亮的,是20万名奥运拉拉队志愿者。广大拉拉队志愿者在赛场上为运动员加油助威,营造了良好的观赛氛围。

    为了在奥运赛场上充分展示中国人自信热情、充满活力的一面。年轻的大学生们用不到半年的时间突击苦练活力四射的拉拉操,编排各种不同的节目串联方式;退休老人组成的公园合唱团,从两年前就开始无论冬夏坚持在景山、陶然亭公园每周不少于三次集中排练,用《微笑北京》等一首首奥运志愿歌曲,为赛场带来歌声和活力。

    无论是不是热门赛事,无论有没有中国队的比赛,热情、训练有素的拉拉队总是出现在场上运动员最需要支持和鼓励的时候,用最恰当的方式为他们加油鼓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