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委概况★★★★★

共青团四川文理学院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

时间:2011-09-20 作者: 来源: 阅览次数:13772次 【打印】

共青团四川文理学院委员会2011年工作要点

    共青团四川文理学院委员会2011年度的工作思路是:在学院党委和上级团组织的领导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围绕学院中心工作,竭诚为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不断加强团的能力建设,承前启后、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团结带领全院青年为建设新型本科院校而努力奋斗。
    一、构筑思想育人体系,进一步推进共青团思想政治教育
    1、深入推进理论学习。积极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学习,将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有形的组织依托和生动的活动载体之中。围绕“增强团员意识教育”和“创先争优”等主题,通过院系团校、学院“青马工程”培训班、基层团支部、理论社团等形式开展内容丰富的活动;逐步形成由团组织主导、学生骨干带动、理论社团推进、基层支部落实、广大团员参与的理论学习工作格局。
    2、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团组织的自身优势,以建党9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92周年、建国62周年、“一二•九”爱国运动76周年等重大纪念日为契机,广泛开展红色论坛、爱国歌曲大家唱、经典诗词吟诵大赛、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这些举措,培育团员青年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热情,激发广大团员青年勤奋学习、爱国爱校、立志成才、争当优秀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3、积极拓展宣传载体。要加强团属宣传阵地建设,积极整合团属宣传资源,不断开拓思想教育阵地。要完善网络建设,如院团委、青年志愿者、大学生就业创业等网站;要实现青年工作报纸创刊;要加强校园黑板报的管理,及时更新,不断考评;依托《青年工作简报》、校园黑板报等宣传阵地,扩大团组织的宣传工作的舆论覆盖面与影响力。
    4、努力加强思想引领。高度重视青年学生中的各类敏感性问题,充分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坚持 “完善机制,重在引导”的工作思路,配合学院做好维护稳定工作,为构建和谐校园做出积极贡献。
    二、搭建实践育人平台,进一步引领团员青年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5、积极探索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模式。不断深化“暑期社会实践与寒假社会调查相结合、日常社会实践与专题实践活动并举、个体实践与团队实践并重”的社会实践工作模式,结合时代主题,结合学院实际,坚持点面结合,在点上建基地、抓队伍、出精品、求深化,在面上拓领域、抓动员、重参与、求扩大,引导团员青年在奉献中成长,在实践中成才;按照“跨学科、高质量、有深度”的要求,以社会实践评奖、成果展的形式,加强对社会实践成果的总结和宣传,增强实践育人的覆盖率和辐射面。
    6、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全院各级团组织要积极推进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基地建设,同时注重建立基地建设的评价体系,为深入开展“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实践活动打下基础,努力实现社会实践的基地化、长期化、项目化;大力加强富有我院特色的校园志愿服务文化建设;整合校内外资源,推进志愿服务活动深入、增强志愿服务法律与安全保障、着力构建志愿服务保障体系。
    7、拓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新渠道。积极做好志愿服务项目的拓展与创新工作,组织团员青年参与社会调查,鼓励团员青年参与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传统项目;同时,深入实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引导团员青年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三、打造文化育人品牌,进一步营造高雅鲜活的校园文化氛围
    8、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组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通过社团活动展演等活动,积极拓展活动阵地,找准活动载体,丰富活动内容,通过精品活动带动学生社团整体水平提高,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全面成才搭建更广阔的平台。  
    9、着力打造校园文化艺术节品牌。配合学院办好第八届大学生校园文化艺术节,强化精品意识,努力使其广为人知、深入人心;要将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基层团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扩大学生的参与面,使更多的学生得到锻炼。同时,创新活动内容、形式和载体,实施活动项目招标制,不断赋予艺术节以新的内涵、特色与活力。  
    10、不断增强大学生的科技意识,努力提高其科技实践能力。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为主阵地,找准创业方案设计大赛与我院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契合点,在青年学生中开展科普实践、创新创业、科技共享等活动;以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创新人才、促进创业就业为重点,配合科技处建立完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运行机制;采取有力措施,调动广大教师指导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广大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的积极性,确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逐步走上良性运行的轨道。
    四、完善服务育人体系,进一步提高共青团的服务能力
    11、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积极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是学生成长发展中面临的最突出、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青年学生最关注、最忧心的问题。抓住了促进就业创业,就抓住了服务青年学生的关键。
    一是促进观念转变,引导大学生自主就业。我们将通过政策宣讲、就业形势分析等,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现状,正确认识就业形势,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面向基层就业和自主创业。
    二是深化素质拓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科学地组织实施素质拓展训练,激励青年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和“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就业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等四位一体的素质拓展活动为平台,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为契机,开展优秀创业团队评选、创业项目评选、创业沙龙等活动,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能力。
    三是推进就业见习,丰富大学生职业阅历。大力推进“大学生就业见习行动”,充分发挥学校专业优势,在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积极为学生提供就业见习岗位,为他们提供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和认识社会的广阔空间;构建科学、有效的管理运行模式,侧重于向二、三年级学生提供就业见习机会,切实增加在校学生的有效“职业经历”。
    四是加强就业导航,增进大学生就业知识。探索建立帮助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和人生发展导航的大学生就业创业志愿导师制度,以组织开展就业形势报告会、就业培训讲座、优秀大学生创业事迹报告会、大学生就业创业座谈会、邀请社会成功人士及青年企业家面向大学生群体答疑解惑等活动,以思想引导、能力提升、创业意识培养为主要内容,帮助大学生增强创业理性、了解创业政策、提升科技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广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讲座、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测评、组织职业规划设计大赛及相关实践活动来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规划能力。
    五是做好创业服务,提高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积极筹措成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导航站,并指导其健康运行,为学生提供锻炼自我的平台和兼职的机会,引导大学生把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从而积累丰富的社会实践经验,为以后能够更好地投入社会作必要的准备;积极整合校内外资源特别是校友资源,加大对就业创业类学生社团的扶助力度,营造浓郁的就业创业教育氛围,进一步激发在校学生自觉参与就业创业活动的积极性与热情。
    12、服务青年成长全面实施。解青年难,暖青年心,要着重解决青年学生面临的最普遍、最迫切的问题,围绕党政关注、青年急需、共青团能为的领域开展工作。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到青年学生中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切实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和实际需求。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群体工作,继续深入开展“青春助困创和谐”行动;利用“书记信箱”、“服务信箱”等形式,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真正发挥团组织保障青年权益的职能。
    五、开展校风学风建设,进一步引领团员青年成长成才
    13、以团支部为单位,在全院学生中广泛开展学风建设大讨论。针对“迟到、早退、旷课”等现象,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积极倡导“三无团支部”(无旷课、无补考、无违纪)的创建,组建“学习标兵示范小组”、“党员学风推进组”、“学风建设小组”等,通过“学科竞赛、口语竞赛、课前演讲、三笔字大赛”等形式在学生中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真正发挥团支部在学风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14、做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和任课教师紧抓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同时,精心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大力开展青年学生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学术文化活动。
  六、加强和改进团的建设,进一步促进共青团事业繁荣发展
    15、加强共青团组织建设。着力解决团组织覆盖面的“空白点”,实现团组织“覆盖全体青年”。按照“有利于联系团员青年、有利于增强内在活力、有利于整合工作资源”的原则,重点探索团组织进网络、进社团等领域的团建模式,积极探索“直属团支部”的有效管理模式与工作机制,努力构建与青年大学生群体变化相适应的组织体系。坚持科学化管理,进一步完善团内议事、用人、考核、评比、管理等各项制度,公开团情团务,推动团内决策的科学化;进一步加强教工团总支的建设工作,强化青年群体对团组织的归属感。
    16、加强共青团阵地建设。要巩固以各类团属刊物和网络为载体的理论研究阵地、思想教育阵地和舆论宣传阵地,发挥阵地建设的优势,增强我院共青团的影响力。要紧扣时代脉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深入建设学习型组织和服务型组织,全力推动各级团组织不断创先争优。
    17、加强共青团工作机制建设。要始终坚持党建带团建,团建抓创新,不断健全完善团的组织领导机制、服务保障机制、考评激励机制、校园文化活动评估机制、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机制、就业创业帮扶机制,进一步促进工作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提高团组织的凝聚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努力实施一个系科一个精品、一个社团一个品牌的管理机制,促使活动项目化、项目品牌化、品牌精品化,努力实现团的活动对青年的“两个有效覆盖”,逐步形成体制健全、机制完善、基层活跃、载体丰富的工作体系。
    18、加强共青团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团校建设,丰富教育培训的内容和形式,通过集中培训、参观考察、理论研讨等形式加大对团干部的培养力度,提高团干部服务青年、服务大局的能力;严格按照党委要求,探索、完善两校区办学条件下学生骨干的选拔与培养模式,全面加强团干部的思想、学习、工作以及生活作风建设,发扬光荣传统,弘扬新风正气,解决突出问题,建设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共青团干部队伍,为做好新形势下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9、积极筹备学院一届二次团代会、学代会。

 

                                                                                             2011年2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