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计划志愿者刘江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

时间:2008-12-12 作者: 来源: 阅览次数:3506次 【打印】

西部计划志愿者刘江的事迹被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报道

我院计科系2005届毕业生刘江同学入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全国项目。现服务于四川省彭州市小渔洞镇的大楠村安置社区,在彭州的一个重灾镇小鱼洞镇大楠社区担任管委会主任。2005年从学校毕业后,刘江先后参加了西部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曾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四川贡献奖”和彭州市“十大优秀青年”称号,在当地有较高的人气。在5·12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刘江临危不惧,毅然参加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其突出事迹受到共青团四川省委、成都团市委等领导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20081126《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专题报道了刘江的突出事迹(见附件)。希望全院团员青年以刘江为榜样,立足岗位,勤奋成才,服务人民,报效祖国。学习他扎根基层,服务灾区,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学习他勇敢坚强,忠于事业,热爱人民的优秀品格。

附件:《中国青年报》2008-11-26头版头条报道内容(摘录)

团干部、志愿者任职一线 团建在灾后重建中生机勃勃

四川:团的事业融入灾后重建

本报记者 闵捷 通讯员 王子刚

    四川省彭州市小渔洞镇的大楠村安置社区,居住着来自周边3个村的两千多名受灾群众,25岁的大学生村官刘江是这里的头儿

    今年8月,担任大楠村安置社区临时团支部书记的刘江,通过竞选成为这个社区的管委会主任,相当于同时担任3个村的村长。

    刘江的当选,得益于团彭州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出台的一项政策。三部门在今年8月联合发出通知,鼓励基层团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竞选担任安置社区管委会主任。

    像这样的团建创新举措,在四川地震灾区还有很多。灾后重建阶段,四川各级团组织不遗余力地把团干部和志愿者推上灾后重建第一线,使团的工作尽量惠及灾区青年。基层团建在灾后重建的事业中,凸显着生机。

    重要岗位积极向青年提供

    彭州市小渔洞镇处于龙门山地区,入冬后云雾缭绕,阴冷潮湿。1114,坐在大楠村安置社区的板房办公室里,刘江不时攥攥拳头、搓搓手,增加一些暖意。

    忽然,桌子、椅子猛地晃动了几下,记者左右观察,想判断这是幻觉还是余震。刘江面不改色,继续介绍安置点的工作,跟什么也没发生一样。

    过了一会儿,传来的消息说,中午1127分,四川黑水县、茂县交界处发生了46级地震。

    刘江天天吃住在板房,对余震习以为常。尽管条件艰苦,但他非常珍惜现在的工作岗位。

    刘江从临时团支部书记,成长为灾民安置点的领导者,得益于团彭州市委的助推。为了使基层团干和志愿者能在灾后重建中大有作为,团彭州市委书记邓尹游说一些乡镇领导,希望能给这些年轻人委以重任。她又联系市委组织部和市人事局,推动这两个部门从制度上为基层团干和志愿者打开任职通道。

    邓尹的努力得到了回报。20088,团彭州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发文,鼓励团干部、大学生志愿者竞选担任安置社区管委会主任,并且今后选拔任用干部时优先考虑。

    受灾严重的小渔洞镇率先启动此项工作,5个安置社区的管委会主任职位虚位以待。此时,刘江正在小渔洞镇的大楠村安置社区担任志愿者服务站站长和临时团支部书记。听说可以竞选管委会主任,他就报名参选了。

    2005年从学校毕业后,刘江先后参加了西部计划和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曾荣获大学生志愿服务四川贡献奖和彭州市十大优秀青年称号,在当地有较高的人气。在这次竞选中,包括刘江在内,5名团干部和志愿者当上了管委会主任,另有3人担任副主任。

    大楠村安置社区有926间板房,居住着渔洞、江桥和大楠3个村的2179名受灾群众。管委会主任负责这里的综合事务,包括治安、水电、文化生活等等。

    群众原先是散居的,到安置点集中居住后,各种问题随之而来,比如有人乱扔垃圾;群众防盗意识薄弱;缺乏社区文化生活。刘江先从安全问题入手,组建了两支治安巡逻队,每天巡逻到凌晨1时。他又组织大学生村官和志愿者走家串户,提醒群众注意防火防盗,不要乱扔垃圾。

    北京梁漱溟乡村建设中心的志愿者来到这里,组织群众学习打腰鼓、扭秧歌,丰富安置社区的文化生活,刘江就腾出板房给志愿者们居住,还提供电视机、电热毯等生活用品。

    志愿者们告诉记者,他们在安置社区获得了良好的生活保障,对刘江的帮助非常感谢,决定用接力的方式在这里长期坚持下去。

    老百姓对刘江的办事能力给予认可,每当遇到生活方面的困难,群众就不找其他村干部,直接找他了。

在刘江的上司、小渔洞镇党委副书记唐安均看来,刘江是团组织为他培养的一名好帮手:有了这样的年轻人打理安置点的事务,乡村干部就能从繁琐的安置点日常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永久性住房建设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