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施意见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和中宣部、中央文明办、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文件)以及学校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现就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意义
  理论联系实际是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则。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对于加深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解,深化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于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不断加强,成效显著,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着一些薄弱环节,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多,社会实践的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必须在巩固已有工作成果基础上,采取更加有力措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使之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二、进一步明确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和工作原则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大学生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为重要内容,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载体,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以建立长效机制为保障,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开展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科技发明和勤工助学等,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工作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牢固树立实践育人的思想,把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社会实践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确保每一个大学生都能参加社会实践,确保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社会实践的全过程;
  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长期健康发展;
  坚持整合资源,调动校内外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社会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良好局面。
  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不断丰富社会实践的内容
  (一)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教学。学校教务处、各教学单位要把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巩固理论教学成果的重要环节,使大学生在参与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深刻体会蕴涵在各门课程中反映人类文明成果、弘扬民族精神、体现科学精神、揭示事物本质规律的内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把实践教学的要求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门课程和每一位教师,体现在专业培养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师的岗位职责中。要着重解决好实践教学经费投入、实验教学资源、实习教学质量、毕业设计质量、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认真组织军政训练。学校把军政训练作为必修课,纳入学校整体教学计划,学生工作部门要认真组织实施,使大学生在军政训练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组织纪律观念,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作风,要积极争取解放军和武警部队的支持,选派优秀指战员组织指导大学生军政训练。
  (三)深入开展社会调查。要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形成调研成果。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社会调查的选题、途径、过程的管理和指导,开设社会调查课程或讲座,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每人至少要开展一次社会调查,写出一篇较高质量的社会调查报告。
  (四)广泛开展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学校要创造条件,引导大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观念和职业道德。校团委要大力倡导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引导大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培养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要拓展社会服务的新领域、新载体、新形式,鼓励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贫困地区支教计划、青春红丝带志愿行动等活动。要激发大学生参与社会服务的热情,带动更多大学生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
  (五)大力开展科技发明。学校教务、科研、共青团工作部门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传播,为经济社会发展献技出力,不断提高大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良好的学术道德,弘扬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要规范和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鼓励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高创业技能。
  (六)扎实开展勤工助学。校团委要为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创造条件,建立规范有效的勤工助学管理制度,鼓励大学生在完成学业的同时,积极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各部门要努力帮助经济困难的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取得合理的经济收入,增进对社会和国情的了解。要加强大学生参加校外勤工助学活动的管理,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坚决禁止大学生参与传销等非法活动。
  (七)积极开展“红色之旅”学习参观。校团委要组织大学生到革命纪念地、改革开放前沿和经济社会发展成效显著的地方学习参观,了解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历史和成就,增强大学生对党的感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热爱,激发他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感。要充分发挥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教育作用。学习参观要突出教育主题,增强教育效果,力戒形式主义。
  四、全面深入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
  (一)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是新形势下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有效载体。要广泛发动大学生利用寒暑假等时间开展“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要主动与地方沟通,进一步明确实践服务的内容,根据需求选派相关专业的大学生组成团队,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学校各级团组织要在学校党政的领导和支持下,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安排好活动时间、地点和具体内容。活动所在单位要对大学生的表现作出鉴定。
  (二)学校要根据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像组织课堂教学一样,精心设计、周密安排大学生参加“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校团委要根据计划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全日制本、专科生在校期间至少参加一次“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开展活动的时间不少于两周。并在开学初,以团支部、班级等为单位进行总结交流。
  五、探索建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长效机制
  (一)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服务社会、勤工助学、择业就业、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管理机制。要把社会实践纳入学校教学计划,规定学时学分,对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提出时间和任务要求。要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对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考核的重要指标,纳入学校党的建设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要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办法和激励机制,把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情况记入《大学生素质拓展证书》,定期评选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建立多种形式的投入保障机制。对教学实践、专业实习、军政训练,要在学校教学经费中作出安排,确保人人参加;对“三下乡”和“四进社区”活动,学校要建立专项经费;对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和社会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要大力倡导和引导大学生自愿参加。
  (三)把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教师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组织学校干部教师都参加、指导社会实践。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都要参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专业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要把干部、教师参加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计入工作量,作为考评的重要依据,调动干部、教师参与社会实践的积极性。
  (四)建立相对稳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学校要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等联系,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求出发,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力争每个系、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基地,长期坚持,使学生受锻炼,当地见效益。协助上级团组织定期评选表彰大学生社会实践示范基地和优秀基地。
  六、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领导
  (一)学校党委和行政要积极为学校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提供便利。校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文明办和共青团组织要在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建立由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大学生社会实践联系办公会议制度,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明确各自任务,形成工作活力。学校要成立由党委分管领导牵头的大学生社会实践领导小组,统筹安排,抓好落实。要加强安全教育,制定安全预案,确保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安全。
  (二)动员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定社会各方面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政策和具体办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接纳大学生社会实践,为大学生社会实践创造有利条件。
  (三)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宣传,利用学校报刊、广播、校园网等传播媒体,借助《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教育导报》、《四川共青团》网站设在我校的信息直播点、达州电视台、《达州日报》、《达州晚报》等主流媒体,深入宣传报道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为大学生社会实践营造良好氛围;要加强有关大学生社会实践网站建设,构建社会实践网上工作平台;要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理论研究,指导社会实践深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