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党建带团建”,提高组织效能,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 刘道平)

近日,共青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全面部署和安排今后一个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相关任务,方案的出台对高校共青团改革提出了指导意见,意义重大。

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其力量来源于青年,其价值也体现在对广大青年的联系服务、组织动员和团结凝聚上。青年始终是共青团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能否把青年团结在党的周围,推动青年成长为合格的接班人,充分发掘青年作为生力军的无限潜力和活力,关乎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关乎着惠及全体中国人民福祉的中国梦能否实现。

一、坚持“党建带团建”,稳步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

1.推动“党建带团建”机制建设

群团事业历来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自觉坚持、紧紧依靠党的领导,是共青团90多年发展的根本经验,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中央4号文件重点对党组织加强和改进群团工作提出工作要求,方案中也明确提出优化加强党建带团建机制,将共青团工作作为检查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严格落实和创新党建带团建制度,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高校党委责无旁贷,切实担负起推动实现高校共青团制度重塑的目标。

2.把握思想政治引领核心任务

高校共青团改革应聚焦思想政治引领这个核心主业,应着力推动讲话精神进支部、进社团、进网络、进团课,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和团学骨干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国梦”的信念、提升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进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信赖。高校应通过抓平台渠道建设,抓载体项目塑造,虚功实做,牢牢把握共青团工作思想政治引领的核心任务,提高思想引领工作的实效。

3.打造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格局

在高校共青团改革中,把握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同时,还应针对不同的高校类型,开展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目前,国家正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已经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越发收到社会的重视。在高校改革中,应分类研究高职院校共青团工作的具体情况,针对高职院校特色和学生特点,做好改革推进工作。办好类似诸如“职挑”这样的活动,做好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工作,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格局。

4.加强全方位资源条件保障

高校共青团改革应优化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分类型、分区域的高校共青团工作交流组织机制,加强工作统筹指导。高校应坚持团组织“受同级党组织领导、同时受团的上级组织领导”的双重领导体制,高校党委应同团的上级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做好团干部的跟踪培养工作,并积极支持团组织按照团章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高校应将团的工作成绩纳入高校党建工作考核体系,促进实现高校共青团全方位的资源条件保障。

二、增强共青团组织活力,提升共青团工作效能

1.优化组织结构

高校积极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以团委为核心和枢纽,以学生会组织为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主体组织,以学生社团及相关学生组织为外围延伸手臂。在社团建设上与专业特色密切结合,社团建在系部专业上,由专业教师亲自指导,班级团支部积极构建一团一品项目,实现共青团对学生组织的引领,强化校级团委对学生组织的核心牵引力。

2.明确职能定位

高校共青团团组织要充分利用教育优势、组织优势、服务优势,发挥对青年思想的引领作用,引领他们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认识发展规律,掌握科学理论,树立远大理想。在坚定理想信念方面,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外部世界大事;在坚定四个信念方面,引导学生要有担当意识;在锤炼学生品质方面,引导学生要有远大理想抱负和脚踏实地;在实现民族复兴方面,引导学生坚信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要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

3.创新运行机制

高校共青团改革要加强工作协调,管理上实施扁平化,适应新形势下的青年需求。在新媒体发达的时代,要充分利用互联网这一利器,积极建设网络平台,构建电子团委,积极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秉持哪里有青年,哪里就有青年工作。青年热衷网络,共青团就应充分利用互联网手段密切联系青年,通过加强网上阵地建设,深化网络舆论引导等推进改革工作。

4.提高人员素质

高校共青团改革应着手建立从青年教师和学生中选任校级及院系级挂职、兼职副书记的制度,打造一支“专、挂、兼”相结合的干部队伍。党委应加强团干部的选拔、培养工作,同时改革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并为团干部职称晋升、职业发展、教学科研成果评定等搭建平台、提供支撑,为团干部校内转岗和校外流动创造机会。在学生中深化“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打造一直作风优良的学生骨干队伍,促进高校共青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