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
(中国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宁秋娅)
2016年11月,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为新时期高校共青团改革指明了方向,规划了路径,作出了部署。改革从来不会一帆风顺,高校共青团改革也不可能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立马见效,必须扎实推进、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讲政治、强责任,筑牢共青团改革的思想基础。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不仅是共青团自身的主要任务,也是高校党委的重要职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强调:“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级党委必须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切实加强和改进对党的群团工作的领导”。高校党委要积极贯彻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将共青团改革融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融入创建“双一流”的大局,融入学校的中心工作,融入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全过程。要增强政治意识,站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看待共青团改革,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把思想统一到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上来,统一到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上来,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团发展道路,自觉在思想、政治上和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增强责任意识,坚持立德树人,坚持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党委要引好路、把好关,做共青团改革的坚强后盾。团委要结合学校实际,谋好局、开好篇,聚焦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推进改革不断深入。
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抓基层、打基础,夯实共青团改革的组织根基。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团支部是团的最基层组织,抓住团支部,也就抓住了基层和基础。一是要加强团支部班子自身建设。选好支部书记是关键,要选拔讲政治、学习好,能力强、作风正的同志担任团支部书记,学校要定期对支部委员进行培训,探索实行团支部书记兼任班长或班长兼任团支部副书记。二是要强化团的组织建设,特别是研究生团组织建设,避免出现没有团支部的团员,加强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探索在社团中、宿舍中、实验室、网络上建团。三是建立校院团干部联系团支部制度,帮助团支部开阔思路、扩大视野,深入实施高校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四是建立团支部评优展示制度,通过榜样的作用带动高校团支部真正强起来,活起来,火起来。
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改作风、转方式,创新共青团改革的方法途径。工作对象在哪里,我们的工作就应该在哪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性是群团组织的根本特点”,“群团组织开展工作和活动要以群众为中心,让群众当主角”。高校共青团组织只有植根在广大团员青年中,贴近团员、深入团员,才能了解青年,服务青年,引领青年。改革优化学校、学院团委的领导体制和运行机制,构建党委领导下的“一心双环”团学组织格局,实施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团干部直接联系青年大学生(1+100)等制度,将把团干部和广大团员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阵地,搭建更多平台,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字、图像、视频,打造思想性强、内容丰富、积极向上的网上共青团家园。改作风、转方式,把管理变为服务,把领导变引导,把准青年脉搏,了解青年心声,问需问策问效于青年学生,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知心人和引路人。
扎实推进高校共青团改革,必须建机制,强制度,为共青团改革保驾护航。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全国一盘棋,以制度管人,按规矩办事,靠机制焕发活力。建立项目化、扁平化、制度化的工作机制,以党建带团建促班建,构建分层分类一体化思想引领工作体系,使共青团的工作更好地步入规划的轨道,更好地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建立共青团干部配备考核管理制度,完善培养、培训使用制度,使共青团干部在组织的系统培养、从严管理下健康成长。规定校级团委日常经费的底线,在人财物、场地、设备、设备等予以保障,让共青团工作脚下有根,前进有劲,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学生,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