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青团干部要努力修炼成为引领青年思想的专家
(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杨克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做好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求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在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推动高校共青团改革,首要的是牢牢把握政治方向,始终把握思想政治引领这一核心任务。高校团干部工作在一线,不但一样需要明道、信道,同时还要更好地传道、解惑,必须努力修炼成为引领青年思想的专家。
团干部与青年学生的接触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为密切与经常,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因为团干部可能随时随地需要解答困扰学生的思想问题,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国际局势和网络声音面前,甚至没有时间准备。这考验着团干部的知识积累和应变能力。团干部这方面工作做得好,可以使第一课堂教学成果得以深化;做得不好,反而会直接消解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育人成果。团干部必须明确自己始终站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线,时时事事处处都是开展思想引领的素材和机遇。同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团干部在思想引领方面的“本领恐慌”还是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目前的水平和能力还不足以很好地承担前线的要求。切实提高团干部做好青年思想引领工作的能力,有三个问题值得探讨。
首先要解决好“愿不愿做”的问题。
对于做好思想引领工作的重要意义,广大团干部都有明确的认识,这是值得肯定的,并且团干部也普遍意识到需要提升做好思想引领工作的能力。但是,一当面临具体工作时,“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仍然存在,思想引领工作做得蜻蜓点水,或者只会说些正确的废话,难以真正入脑入心。有些团干部对心理咨询、就业指导等工作的兴趣明显高于思想引领。其实,这本质上是“本领恐慌”的一种表现,与其只能说些空洞的套话,既不能感染自己,也不能说服学生,则不如少说、不说。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不扎实,对国内外形势和社会思潮缺乏深刻认识,对学生的思想状况认识停留在浅层次上,开展思想引领工作便会无的放矢,不知从何入手。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切实提高团干部的思想引领能力外,还要在组织层面制定明确的激励机制,把“指挥棒”和“路线图”摆在前头,把团干部对思想引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探索做好思想引领工作的实际行动。
其次要解决好“敢不敢做”的问题。
“愿不愿做”的问题是和“敢不敢做”的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切实加强思想引领决不是要团干部自说自话,而是要在风云激荡的社会思潮中加以辨析、提炼和升华,再用青年的话语深入浅出地解读和普及,来帮助青年真正树立起“四个正确认识”。正因如此,有的团干部担心思想引领工作中的风险,开展工作畏首畏尾,甚至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这样就既不符合党中央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也不符合高校共青团的改革方向。解决好这个问题,除了切实提高团干部的思想引领能力外,党委要为团干部撑腰鼓劲,对于在各种场合特别是互联网上向错误思潮勇于亮剑的同志要给予鼓励和指导。同时也要有相应的容错机制,解除团干部做思想引领工作的后顾之忧,营造出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最终要解决好“会不会做”的问题。
愿做,敢做,还必然联系着会做的问题,否则即便愿做、敢做,也无法取得好的效果。这其实是最关键的本领问题。思想引领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在扎实的基本功训练和深入细致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积累案例,从不会到会,最终达到“运用之妙,存乎一心”的境界,锻炼自己成为引领青年思想的专家和大师。这个积累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持之以恒的毅力。要在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下,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方法,广泛涉猎并批判地借鉴西方哲学社会科学,同时关注国际形势和社会热点,还要学习借鉴好的工作案例,学习心理学、传播学的方法,在“明道”“信道”的基础上把“传道”、“解惑”落在实处。
总之,团干部引领青年思想的能力是在与他们的思想交流中逐步锻炼提高的,需要日积月累,久久为功,这是任何一点调皮和取巧都不行的。做好思想引领工作也是个不断正向强化的过程,可以在不断积累经验和信心中,通过努力成长为引领青年思想的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