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引领中做好青年工作

                          廉思(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教授) 《 中国青年报 》( 2015年08月31日   02 版)
   
    群团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党的群众路线的重要力量。从党的历史发展来看,党是靠群团组织与人民群众建立感情和信任的。党的群团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对党的感情和信任。
                                        社会结构调整与青年工作挑战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当代青年拥有了前所未有的选择空间,激发了广大青年对自我价值和主体利益的追求,从而引发了大规模地域和职业的流动。这种流动导致了青年分布状况的改变和青年群体的日益分化,形成了与经济成分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相适应的新兴青年群体,比如“蚁族”青年、“洄游”青年、签约作家、网络意见领袖、独立演员歌手等,对青年来说,这是竞争条件下自由选择的结果,其积极意义是不言而喻的。但对共青团来说,直接的影响是使得现行基层组织设置和工作覆盖难度增加,“建制外青年”数量急剧增加。
    目前,团的基层组织设置与青年分布和群体结构仍然不适应,职能扩张与资源短缺,青年需求旺盛与组织供给能力薄弱,是很多基层团组织面临的主要矛盾。这些现实问题不解决,就会降低团组织对青少年的吸引力,如果不采取有力措施,“团结青年”就可能成为一句空话。
    2015年2月,中央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7月6日,中央又专门召开了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共青团组织应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深入基层,扎实服务,不断提高青年工作的科学化水平;价值引领,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既要善于把党的主张和任务转化为青年的自觉行动,又要善于把青年的呼声诉求反映给党和政府。
                                       深入基层是加强青年工作的前提
    党的事业绝非只是“政策正确”那么简单,因为有了亿万人民的参与,党的事业才能获得胜利。亿万人民之所以参与实现“中国梦”这个伟大事业,是因为对党有感情、有信任,这就是“群众路线”的伟大之处。
    深入基层很关键的一条,就是要培养对群众的感情,时刻把群众的困难、冷暖放在心上。感情决定态度,有了对青年的真感情,对青年的期待愿望就能感同身受,就能融洽和青年的关系,切实拉近同青年的距离;感情强化责任,有了对青年的真感情,就能扑下身子埋头苦干,不消极、不懈怠、不折腾;感情催生行动,有了对青年的真感情,就能到青年最需要的地方去,在艰苦的环境中锤炼意志。
    共青团作为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深入青年是密切联系青年和竭诚为青年服务的重要前提条件。要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体落实在青年工作中,做“青年友”,不当“青年官”。当前,青年对有些团干部有这么一种说法:交通条件改善了,却离我们更远了;学历层次提高了,却不会做青年工作了;信息手段先进了,却与我们沟通少了。尽管这只是在部分团干部中存在的现象,但反映的是脱离群众的根本问题。可见,深入基层,这个门槛很高,因为真正走进普通青年的内心世界并非易事;同时这个门槛也很低,因为走近普通青年并不需要多高的学历和财力。
    基层是最好的学校,团干部不接地气,干事业就没有底气,终究成不了大器。
                                      扎实服务是加强青年工作的基础保障
    随着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青年的需求更加多样,对服务质量和层次的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不同青年群体对服务有着不同的具体要求。与此同时,大量以青年为服务对象的社会组织纷纷出现,他们的服务在一些专门领域对青年有着较强的吸引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共青团服务青年的工作还存在着手段不多、渠道不畅、方式方法创新不够等问题,提高服务青年的整体水平显得十分重要和紧迫。
    共青团对青年的吸引力、凝聚力取决于服务青年的力度和水平。从青年工作的角度来看,青年从来都不是服务工作的被动接受者。青年对服务的需求是共青团开展服务工作的动力,青年对服务的评价是改进服务质量的标准,共青团的服务内容要尊重青年的选择,服务工作要强化青年的参与,服务过程要欢迎青年的监督,服务效果要注重青年的评价,以形成共青团的服务工作与服务对象之间的良性互动。
    要提高服务青年的水平,就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要把为青年办了多少实事、解决了多少困难作为衡量团的工作成效的根本尺度;要善于从青年成长成才、权益维护、就业创业等方面的需求和精神文化、事业发展的愿望以及各种特殊困难的需求中完善服务内容,确定服务方向。要形成以社会为舞台,以需求为导向,联合社会力量,有效利用党政资源、社会资源、组织内生资源的资源整合机制,真正实现服务工作的长期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价值引领是加强青年工作的目标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需求同提高素养结合起来。”当前青年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政策观念、公平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维权意识在不断增强。这些变化,对共青团的工作方法提出了新要求,需要不断创新引导青年的方法途径。
    越是在社会思潮多元繁杂的年代,越是要努力维护社会价值观念和精神体系的最大公约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共青团要尊重青年的主体地位,鼓励青年唱主角、当主力,调动青年全面参与和融入宣传教育。要学会在网络世界里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青年的要求有效链接,建立舆论引导、事件处理、信息反馈的畅通机制。要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青年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和法律的手段,在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析事明理,疏解青年的思想纠结。要搭建起青年个人奋斗和“中国梦”两者之间的逻辑桥梁,让青年意识到自己的小奋斗最终会汇聚成一股推动国家发展的巨大动力,为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也是为自己的梦想培育土壤。
    主流意识形态同青年价值观之间的关系是引领而不是批判,是对话而不是责骂,是寻求共识而不是诋毁压制。共青团应当利用自己的年龄优势、知识优势和思想优势,用鲜活的故事和朴实的话语打动青年,让主旋律融入青年的日常生活之中,把抽象的意识形态观念蕴含在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之中,将青年的价值观念统一到中央的战略部署上来,把青春力量凝聚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