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毛泽东诗词看长征精神
70年前那场气吞山河的战略大转移,犹如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使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成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也为后人留下了弥足珍贵的长征精神。作为率领红军长征的灵魂人物,毛泽东同志所吟诵的几首大气磅礴的诗词,为我们揭示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信念坚定。毛泽东同志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何以不怕远征路上的艰难险阻?用一位红军老战士的话来说,就是“革命理想大于天!”因为有了崇高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红军战士才能焕发出钢铁般的意志。可以说,坚定的信念是灵魂,是力量的源泉。有了这种信念,破衣烂衫、装备落后的红军才能在围追堵截、黑云压城中走出一条胜利的道路。
实事求是。1935年2月,红军攻克娄山关后,毛泽东填写了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一词,豪迈地宣告:“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当然并不仅仅因为一场战斗的胜利,更重要的是红军在此前一个月的遵义会议上,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的统治,开始形成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确立了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重大问题的思想路线。这是我们党在理论上和政治上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的重要标志。“从头越”,意味着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红军从此将迈开大步,掀起波澜壮阔的新的革命高潮。
百折不挠。在《七律·长征》中,毛泽东写道:“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这是对红军长征中艰难困苦的真实写照,更是对红军战士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牺牲、特别具有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的真实写照。正是靠着这种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红军将士以惊人的毅力战胜了前进道路上的重重艰难险阻,立于不败之地。这种精神由此也成为我们党的政治本色与优良传统,成为我们党在探索治党、强国、富民道路上的强大精神动力。
审时度势。长征是重重围攻下的战略转移,需要高瞻远瞩、审时度势的大局观念。红军在国际国内形势瞬息万变中,在中华民族面临严重民族危机的历史条件下,拨云见日,最终促成了国内革命战争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变,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在1935年10月填写的《清平乐·六盘山》一词中,毛泽东写道:“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毛泽东信心百倍地向红军和全国人民发出了战斗号召。
整整70年过去了,秉承长征精神的中国共产党政领导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样一个新的长征路上,不会再有那种惊天地、泣鬼神的血与火的考验和洗礼,但伟大的长征精神将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仍将指引着我们谱写新的辉煌。
作者:卢荻秋,文章来源: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