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大徐希平教授作“李杜诗学与巴蜀民族文化”的讲座
6月5日晚上七点半,由四川省青少年文学艺术科普基地主办,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第48期“双周学术讲座”在莲湖校区113教室开讲,西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硕士生导师徐希平教授应邀作了“李杜诗学与巴蜀民族文化”的讲座。文新学院院长熊伟业教授担任主持,文新学院部分专业老师及学生近200人聆听了此次讲座。
徐希平教授介绍了古往今来对杜甫的高度评价,例如1961年斯德哥尔摩世界和平理事会主席团会议将1962年列为“纪念杜甫诞生1250年”,并于次年发行邮票。
徐教授认为四川多民族共生共荣的历史传统、现状和整个中国的民族状况大体一致,少数民族都是集中在西部,而且四川少数民族众多,文化差异更是明显。但也正是由于多民族共同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化,使得四川的文化底蕴愈发深厚。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无疑是其中的杰出代表,而李白、杜甫则是唐诗作家中的佼佼者。
徐教授引用“蜀之人无闻则已,闻则杰出”的古谚,将李杜二人的成就与蜀地联系起来,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李白与四川之间的不解之缘时:一是李白氏族之争,二是汉唐民族融合的时代原因,三是李白的家庭教育,四是四川江油的地理环境,五是他广交多民族朋友。
杜甫尽管47岁才入川,但是四川本土文化对他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据统计,杜甫一生的诗歌有三分之二是入川之后写成的。杜甫主张各民族友好交往,和睦相处,反对大兴杀伐。这与当今中国的民族政策不谋而合。
最后,熊伟业教授进行了总结,他说,徐教授的讲座视野开阔,内容丰富,观点新颖,对同学们的学习大有帮助,对老师们的学术研究很有启发。本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结束。